電話:0771-2808233 2843309
電話:0771-2819966
傳真:0771-2267278
地址:南寧市興寧區新民路
40號廣西旅游大院
客服一電話:13377008365
客服二電話:13377189021
客服三電話:13377179152
客服四電話:18977783630
注:以上手機號均為微信號
|
永福縣百壽古鎮古商道——穿巖古道 |
作者: 文章來源:http://www.phaeton-center.com 更新時間:2013-7-22 訪問次數:次 |
桂林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其周邊也有著很多豐富的歷史遺跡。距離永福縣百壽古鎮8公里遠的地方,有一條距今1400多年的古商道——穿巖古道,如今已退出人們視野。
據史料《永福縣志》記載: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朝廷為經營大西南,開鑿東起桂州(今桂林),西至昆明的三千里驛道。驛道西出桂林西鄉山口(今臨桂縣兩江鎮山口村),以大青石鋪成,由都瑯界經楓木坳,過三臺嶺,到今永福縣百壽鎮,經穿巖村,在三皇鄉一箭雙雕,分為左右道。右道出環江進貴州,再折入云南;左道南下柳城至邕州。
新中國成立后,桂林至百壽到鹿寨的盤山公路,在距穿巖村西僅數百米處修通使用,從此隋代開鑿的古驛道,只留下晚歸牛群在夕陽下的蹣跚步履。
沿青古驛道行走,約二三百米,便到穿巖。穿巖名副其實,橫通如廈,巖洞前后通透,長約100米,寬8~10米,高10~15米,寬敞明亮,可容1000余人。
穿巖底光滑溜亮的青石板,年深月久,已被人和牛馬踏得凹陷不平。穿巖石刻存留不多,但都頗具考古和書法藝術價值。巖壁中段上部,有明代王天卿題的“洞天一色”四字石刻。明代萬歷年間永寧州參將陳大器題詩曰:“云生觸石非,穹跨負天起。秉燭攬靈芝,燃藜摘珠蕊。參差非一形,珍怪信多美。或如熊虎牙,或仿麒麟耳。奇徑安可窮,賞心不能已。”
穿巖南口,為清乾隆年間,永寧州州牧武越熊“靈巖一竅”四字題刻。古道旁,還有長年奔涌不息的穿巖泉。泉水流出山外河道,河里生長深水植物海菜花,指頭大的花朵,星星點點地鋪撒于河面,花瓣潔白如雪,小巧精致,仿佛滿天星斗撒落銀河。
泉水流到穿巖村,村子因穿巖而得名。當年,名為蔣文斌的百戶長——相當于現在的鄉長,帶頭在穿巖古驛道上建立穿巖圩,后圩場繁榮成街。街雖不足千米,卻店鋪林立,興旺了一千多年,村民們開伙鋪建驛站,供來往行人投宿歇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