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771-2808233 2843309
電話:0771-2819966
傳真:0771-2267278
地址:南寧市興寧區新民路
40號廣西旅游大院
客服一電話:13377008365
客服二電話:13377189021
客服三電話:13377179152
客服四電話:18977783630
注:以上手機號均為微信號
|
綠色生態南寧旅游 體驗半城綠樹半城樓的魅力 |
作者: 文章來源:http://www.phaeton-center.com 更新時間:2011-1-18 訪問次數:次 |
南寧,一座歷史悠久的邊陲城市,但歷史悠久并不代表陳舊,“新”卻是這座城市給客人們留下的第一印象。南寧市大力改善生態環境,著力建設現代宜居城市,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和有關各方的稱贊。2010年江澤民同志來到南寧,對“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而長放”“半城綠樹半城樓”的綠城美景大為贊賞。干凈整潔,是 “新”的最根本的原因,而這正折射出十多年來南寧一直致力于創建衛生城市,打造生態南寧旅游,改善人居環境所做出的努力。
推陳出新 長效管理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的工作,要從根本上抓好創衛工作,必須從規范行為抓起,從法律、制度上落實。市人大、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先后制定頒布了《南寧市市政設施管理條例》《南寧市愛國衛生工作暫行規定》等33個地方性法規、100多個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初步實現了創建衛生城工作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使長效管理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目前,我們在推廣小包裝消毒毛巾,2至3條一包,有塑料袋獨立包裝,既干凈又方便。”市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解決長期困擾的毛巾消毒的難題,市衛生監督所組織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機構,開展包裝毛巾清洗消毒的業務項目,這是我市在創衛過程中創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的其中一個表現。 南寧市把創衛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常抓不懈,健全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積極推行各級領導聯系基層機制,充分調動了各方面積極性;實行“門前三包、門內達標”責任制,有效遏制了衛生臟亂差現象;堅持創衛工作例會和周匯報工作機制,及時通報創衛進展情況,研究、協調和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完善創衛經費保障機制,除了落實專門經費,我市對城市基礎設施的維護、更新還實行了市財政補貼、城區(開發區)配套、舉辦方和業主自籌部分的政策,加大投入;建立聯創聯建、綜合執法、市民自治“三位一體”棋盤式、網格化管理的城市長效機制。將創建國家衛生城市與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健康城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等活動結合起來,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與部門聯合執法,建立市(村)民衛生自治制度,組建群眾義務監督員隊伍和社區、單愛國衛生協管員”隊伍,制定村規民約等自治措施,將創衛融入廣大市民的工作生活中,轉化為市民自覺行動。
“綠城”“水城”自然環境相當優越
作為首府城市,南寧市區內長年綠蔭如蓋,繁花似錦,“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而長放”,“半城綠樹半城樓”,自然環境相當優越。 1月1日,兩對穿著婚紗的新人正在南湖名樹博覽園拍攝婚紗照。憑借湖光水色加上綠草茵茵的菩提園、單株榕樹搭成的“龍門”以及千姿百態、造型獨特的熱帶植被,南湖公園已經成為新人拍攝婚紗照的首選。 記者了解到,南寧城市綠化逐步從量上的擴張轉變為質上的提升,在注重生態功能的同時更關注景觀功能與品質,在城市廣場、游園、公園建設上打造了一個個精品。 南寧的廣場綠地、游園綠地、公園建設風格多種多樣,不盲目跟從國內出現的“廣場風、草坪風”。如南湖名樹博覽園以種植大樹來營造“城市森林”景觀。濱湖廣場,以草灌木為主模擬高爾夫地形。荔園濱水公園、南湖雨林景觀改造工程結合“水城”建設,讓城市水系在滿足行洪通暢的同時建成水清岸綠的生態區和風景秀麗的景觀帶。 2006年至今,全市市區內新增公園4個,目前共有各類公園20個。2009年至2010年,我市還將在市區內增建10個公園,增加公園綠地面積約1.8萬畝。 2009年,南寧市有林地面積144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3.1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9.2%,綠地率39.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55平方米,高于全國人均水平。形成了以青秀山風景名勝區為中心,以邕江主河道沿江森林風光為生態主軸,以環城森林帶、環城森林公園帶和環城森林公園及生態主題園為重點,以縣區自然保護區等森林為補充,融合城市園林綠化系統,構成城鄉一體化的城市森林體系。 在做好“樹文章”的基礎上,南寧市還把“水文章”做足、做好、做漂亮,提升城市“綠城”“水城”的“生態雙城”綜合形象,構筑山、水、綠、城、人和諧共處的城市宜居環境。 2009年,南寧市提出重點建設“中國水城”的規劃:“一江、兩岸、六環、十八內河”的城市水網,投資過百億元,以水點睛,打造“中國水城”成為南寧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重頭戲。隨南湖—竹排沖連通渠,民歌湖、相思湖、心圩湖等工程相繼開工建設,獨具特色的中國綠城、中國水城景觀生態環境正在形成。至2020年,南寧城市水環境將形成良性循環,內河水系生態景觀、濱水文化和旅游景觀將明顯提升,真正形成濱湖生態的“中國水城”。同時城市公共服務功能以及城市環境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南寧,越來越美了,天藍水碧空氣清新。
南寧變化驚人,這不僅是南寧人的切身感受,也是很多來南寧客人的直觀印象———聯合國副秘書長兼人居署執行主任安娜·卡珠穆羅·蒂貝瓊卡博士盛贊:南寧是一座微笑的城市、美麗的城市;第一次來南寧的美國科羅拉多州商業市市長保羅·納塔告訴記者:南寧在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氣魄、生態環保好;青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強衛也贊南寧城市風光秀美如畫,宜居城市建設成就令人矚目…… “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全國綠化模范城”“聯合國人居環境獎”“中華寶鋼環境獎”……一項項榮譽令南寧魅力獨具。南寧讓所有人在這里享受到大自然的美麗,生活在這個美麗干凈的城市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這一切變化都與現代宜居生態城市建設的努力分不開 創衛生城 建宜居市早在1994年,市委、市人民政府作出了《關于創建雙擁模范城市、衛生城市、文明城市的決定》。16年來,創建衛生城市就像是一場激烈的接力賽,歷屆南寧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無論市黨政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如何變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文明城市的工作目標始終沒有變,工作力度始終沒有減。
歷屆南寧市委、市政府都把創建衛生城市作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完善城市整體功能,增強城市競爭力和保障市民健康、造福社會、惠及百姓的重大舉措,把納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始終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每年都多次召開相關會議,專題研究創衛工作,并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全力支持。 家住濟南路的劉娟女士對此深有體會,說:“我家就在朝陽溪邊,以前這里又臟又臭,溪水黑得像墨汁一樣,人們都叫它‘芝麻坑’。從中學開始,南寧就開展各種衛生運動,十多年來,通過創文明城等,讓朝陽溪有了徹頭徹尾地改變。”南寧市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資金,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先后實施了城市建設管理“136”工程、“城鄉清潔工程”、“穿衣戴帽”工程、“城鄉風貌改造工程”、舊城區改造工程、危舊房屋改造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全面開展市容市貌、農貿市場、“五小”行業、城中村及城鄉接合部、病媒生物防制等八大專項整治行動,市容環境衛生不斷優化,亂擺亂買等“五亂”現象得到進一步遏制,創造了優美、整潔、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得到廣大干部群眾和領導的認可和好評;農貿市場環境衛生進一步改觀,“五小”行業特別是小飲食店衛生臟亂現象得到初步遏制;城中村及城鄉接合部環境條件不斷改善,單位和社區環境衛生水平繼續深化;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取得新進展,各項工作基本達標。使老百姓實實在在享受到了創建衛生城市工作帶來的實惠。 “現在,我們家就在花園里,天藍水清地干凈,生活在這里特別舒服。2007年南寧獲得‘聯合國人居獎’也是對南寧環境的一個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