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771-2808233 2843309
電話:0771-2819966
傳真:0771-2267278
地址:南寧市興寧區新民路
40號廣西旅游大院
客服一電話:13377008365
客服二電話:13377189021
客服三電話:13377179152
客服四電話:18977783630
注:以上手機號均為微信號
|
廣西旅游走進壯鄉歌海發源地-下枧河旅游區 |
作者: 文章來源:http://www.phaeton-center.com 更新時間:2011-1-20 訪問次數:次 |
下枧河景區是廣西風景名勝旅游區,更是廣西歌海的發源地。壯族的山歌特別豐富,是壯族人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以山歌傳情達意、求偶戀愛,更以山歌傳承文化、記載歷史。悠久的歷史造就了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美妙的山歌隨著美麗的傳說流傳兩千多年。“三月三”是壯族地區最大的歌圩日,又稱“歌仙節”,相傳是為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節日。198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將這一天定為壯族的全民性節日──“三月三”歌節。那一天,嶺南壯鄉歌如海,人如潮,不絕于耳的山歌聲,寄托著壯鄉人民對劉三姐的懷念之情和對美好愛情幸福生活的憧憬。 “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下枧三姐傳”,每年三月三,這里都舉行“劉三姐故鄉三月三歌會”, 盛況空前。是廣西旅游民俗文化活動重要節日之一。
下枧河沿岸民族風情頗為濃郁的村寨。沿岸的歌王樓是別具風格的民族傳統建筑。聚景閣內收集著宜州所有的美景,在這里你可以對宜州文化、風土人情有進一步的了解;歌王樓里展示了廣西歷年來的歌王簡介,讓歌王與游客更親密的接觸;在歌王樓里展示了廣西山歌第一奇景:十六塊山歌碑刻,十六塊碑刻收集了宜州山歌精品;時政歌、勞作山歌、禮儀山歌、情趣山歌等等應有盡有,這里是山歌的海洋,這里是山歌的故鄉,到了這里讓你真正你體會到“你歌那有我歌多,我有十萬八千蘿。”讓你對宜州山歌有一個更新的認識。表演場將向游人展示壯鄉趕歌圩、考歌王、舂糍粑、打蔑球、打磨秋、扁擔舞、拔蘿卜等參與性極強的傳統民俗活動;晚上還可以為游客提供篝火晚會,以壯家的小伙子姑娘們載歌載舞,在厚蘭橋、會景亭觀看下澗河畔的夜景,看著河面上停泊的漁家小船,燈光點點,蟋蟀在草地鳴叫,微風輕輕地吹著兩岸的翠竹,我們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忘卻了所有的煩惱。壯古佬還是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景區里保存著典型的壯家三合院,泥墻土瓦,冬暖夏涼。
流河寨坐落在下枧河畔,是當年劉三姐生長過的地方,這小小的寨 子,象許多壯族特有的山寨一樣,依山傍水而建,民風純樸,好客和善唱山歌是這里最大特色。寨子里有劉三姐、阿牛哥、媒婆、綿妹等人的故居,盡管年代久遠,但依然保存著當年生活的模樣,青石板的路徑,層角的巴蕉樹和院子里的圖騰吉祥物,讓人不由聯想起當年劉三姐和阿牛哥恩恩愛愛,打柴捕魚,瀟灑休閑的田園生活。
下枧河位于宜州市城北郊8公里的龍洲島,下游至三江口與龍江河交匯,全程17公里,順流而下,沿河兩岸,峰巒疊翠,翠竹依依,山歌悠揚,有龍珠山荘、龍洲島、龍水山荘、下枧山、巾巖、定情樹、莫村、馬山塘、流河寨、三姐廟景點和三姐傳歌臺、定情樹、望妹石等景觀。河岸崖壁上留有一根扁擔和一方手帕模樣的石葉,相傳是壯族歌仙劉三姐打柴的“扁擔”和“汗巾”。崖前有個對歌臺,由此上溯圣古龍,沿岸峰巒重迭,翠竹依依,奇峰怪洞,盡收眼底。下至三江岔口匯入柳江,沿途翠竹躬迎山歌悠揚,各景點都留下歌仙遺跡:傳歌臺、定情樹、手巾巖、望妹石等。下枧河水清澈平緩,沙灘潔凈,是天然的游泳場。由中枧大壩登舟上航,沿岸有神態逼真而雄奇的鵝山、老人山、望女山諸峰,有綠蔭覆蓋、伸入江中的竹坡半島,有可容萬人游泳、避暑的小龍河灣,還有遍布鵝卵石的龍洲島沙灘等。下枧河全程水路十二公里。泛舟而下,碧綠如鏡的河面上倒影著婆娑的鳳尾竹,但見兩岸修竹蹁躚,群峰疊翠,奇峰怪洞,漁船放悠,偶爾飄來銀鈴般的山歌,萬般風情使人神思飛馳。村野鄉炊如輕紗般從鳳尾竹林間裊裊掠過,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恬靜。下枧河灣水面寬闊,夾有平坦狹長的沙洲,卵石金黃,光彩奪目,游人可撐排泛舟,拾級探勝,綠洲尋趣。岸上沙灘潔凈,是天然游泳場。由中枧大壩登舟上航,沿岸鵝山、老人山、望女山諸峰,神態逼真而雄奇。有綠蔭覆蓋伸入江中的竹坡半島,有可容萬人游泳避暑的小龍河灣,鵝卵石遍地座落江中的龍洲島沙灘。由枧橋上溯二百米,水如壓浪飛瀑,中枧大壩溢流,蔚為壯觀。這種脫離喧囂的天成景致正是人們夢想中的世外桃源。